線上學習學分,是否認列為高等教育畢業學分?

相較於過去數位學習引起的品質控管機制的質疑,在新一波 MOOCs 運動中已有新的機制避免教學品質低落。如合作對象為名校,其為了保持學校品牌,當然會避免濫發修業證明。

其次,MOOCs 的課程穿插各式隨堂測驗與課後作業,而各次評量皆納入成績計算;再者,巨量資料的學習履歷將會保留所有紀錄,甚至與公司及人力銀行串聯,提供人事招募主管參考,因此各次評量成為診斷學習者學習成效的保證之一。

最後,MOOCs 發展出各式評量機制,如:期末考時以虹膜掃瞄加身份證比對方式確認受測者為本人,有效驗收學習成果。

您認為,透過線上學習取得之學分:

  1. 可認列為高等教育畢業學分
  2. 可認列為高等教育畢業學分,但須確保考試公平性
  3. 不宜認列為高等教育畢業學分

2,
不過如果虹膜資料能直接內建在身分證裡就好了,
為此現有之身分證應該汰換成晶片身分證才行。

應該可認列為高等教育畢業學分「之一部份」(如上限為1/2)
如果所有主科都採遠距修習
那就失去了和同班同學一起修課的意義。

應該要分學科類型來看吧?

技術性課程採用遠距教學,配合上考試的制度當然OK
甚至可以把教學內容整合成handbook的形式
讓學生可以隨時收詢相關資訊

但是社會人文相關的課程
與老師的互動
與同學的討論
都是學習的一部分…
採用遠距教學
可能就不妥當

1
MOOCs可以打破地理限制,而且實際上透過MOOCs學習一般而言所需經費也會少於實體課程。
因此MOOCs可以增進社會大眾教育機會,造福較無資力者、住在偏遠地區者、有家庭有工作時間較少的人。
為鼓勵MOOCs發展,建議將MOOCs列為高等教育畢業學分。
但是應該要對於透過線上學習的學分加以註記,標明為透過線上學習取得。
至於畢業學分是否應該要限制線上學習的比例,建議交由大學自治,由各學系自行決定。
然而對於超過一定比例透過線上學習學分取得畢業資格者,畢業證書上應該要標明以示區別。

另外對於教育部所提的「考試公平性」係指與在課堂上考試的學生之公平性嗎?
考試之「公正性」是必要且無庸置疑的。
如果教育部所指的「公平性」是指「公正性」。
選項 2 是必然的。

以下是葉丙成教授在 4/14 諮詢會議的意見分享摘要:

  1. 應該要思考為什麼要花時間在 MOOCs上?現在想像的對象好像是現行體制的大學生,要考慮到未來大學老師是過剩的,所以不一定是以大學生為主。社會大眾也是需要不斷學習,大陸的計程車司機也會上 Cousera 選台大製作秦始皇的歷史課。

  2. 台灣的自主學習,科目都是給定的,而大陸會運用 MOOCs 的年輕人,連學習方向都是自己選擇的。重點是:第一個,你有沒有眼光去知道該學什麼,第二個,你有沒有能力去把它學起來。高中學生也應該知道自己想學甚麼。讓高中學生提早接觸不同領域的東西。

  3. 為何一直舉大陸當例子?因為線上學習,可以延伸台灣在華語世界的影響力。大陸的大學聯盟,學分可以互相承認。我認為如果要延伸台灣對華語的影響力,可以考慮做線上課程的學位授與。

  4. 陸生目前有名額限制,而且有排擠效應,但網路上香港、新加坡、大陸的學生都有。像 Georgia Tech 已經授與了,大陸也開始了,台灣如果受限於法規無法授與外國人學位,這個契機就沒了。

  5. 認同徐新逸教授李宗薇教授所提「課程品質」的重要性。

  6. 總結:高中生可以導入線上學習,並請考慮鬆綁國外學生的學位授予。

  • 高品質的線上課程製作很花錢,目前政府財政確實狀況不好,我們的投注和大陸沒辦法比。
  • 重點不是為了學位而發學位,而是像 Coursera 授予學位可以收不少錢,這是讓內容製作者自給自足的方式。

以下是 @whisky4/14 諮詢會議的意見分享摘要:

  1. 很認同葉丙成教授講的角度:應該從使用者端談 MOOCs。除了高中生之外的另一個族群,快要退休的人其實有很多人想要上課。目前實體有社區大學、在職進修。Coursera 裡也有很多這樣的族群。

  2. 在法令鬆綁上,也許重點不只是學位,而是如何結合社大、在職進修的現有課程,把這些地方的課程虛擬化、MOOC 化。

  3. 很多人沒有機會進到頂尖的大學,MOOCs 是他們第一次接觸這些內容。

以下是線上參與者 Chaohsi Huang 在 4/14 諮詢會議的意見:

磨課師課程是一種終身學習,自發性的學習方式,要不要和學分結合?個人淺見可以先不考慮。至於和大學課程結合,倒是可行。

個人提出的方案,虛實整合,將大學課程中1/3較為簡單可以科普化的,變成磨課師,將大學教育資源共享給全國終身學習者。另較難的2/3屬於大學專業的留在學校實體課程,這樣可維持大學應有的品質。如此,學分的問題也一並解決了!個人淺見,提供參考。

提供一個思考方向,遠距教學可以是虛實整合混成教學。但認定上虛者歸虛,實者歸實。也就是虛的部分要設計一些認證的機制。甚至可以為這些虛的部分,制定規範和標準。例如:磨課師課程學分銀行概念,磨課師終身學習學程(學院)。

以下是線上參與者 n 在 4/14 諮詢會議的回應意見:

退休人員最中意的資產,就是他們的經驗。
我所知道有很多日本人退休後,受聘到台灣或中國當顧問。
如果有個平台,可以讓他們將經驗傳承下來,也是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