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建議

依現行《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學生欲報考碩士、博士班時,尚無相當於自學進修學力鑑定考試之規定。

考慮到遠距學習者目前難以取得高等教育學位,我們的具體建議如下:

  1. 建議教育部檢討此項標準,考慮納入遠距推廣教育學分,作為報考條件之一。
  2. 建議教育部承續中小學實驗教育法精神,研究開放促進高等教育階段之非學校型態學習模式,並盡早交付公眾討論。

@MOE 撥冗對上述建議,逐項回覆是否採納,以及如果未採納者,具體考量為何。感謝!

  1. 有關建議1:納入遠距推廣教育學分作為同等學力報考資格,考量教育的基本目的在培養優秀人才、提升人民的知識水平、讓社會國家穩定的向上發展,故本部職責除建立完整之正規教育學制外,並訂定「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規範未完成正規學制教育之國民,得以其他資格報考大學。該標準之規範除為協助有心向學民眾外,亦需兼及各級教育之目標及避免衝擊正規教育體制運作;另為建構終身學習社會及因應國民升學及繼續進修需求,本部業於102年4月3日修正前開標準,增訂於專業領域具卓越成就表現者,得經本部核可之大學校級招生委員會審議通過,以同等學力報考大學一年級新生入學考試。惟以推廣教育學分(含遠距教學)累計作為碩博士班入學之報考資格一節,涉及各學門領域應採認科目、學分數及大學選才自主權,需邀集大學及相關單位與會研議,評估其可行性。
  2. 有關建議2:促進高等教育階段之非學校型態學習模式,說明如下:
    (1)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理念,係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之多元文化、信仰及多元智能,課程、教學、教材或評量之規劃,以引導學生適性學習為目標,惟高等教育係為高階專業教育之養成,與國中小、高中之基礎教育不同,其課程、教學、評量等規劃,須獲專業同儕團體之認可,且部分專業領域尚涉及國家考試或專業證照之取得,爰高等教育階段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仍待商榷。
    (2)現行大學學術專業學習課程雖由系所依其學術專業加以規劃,惟學校亦另提供專業選修課程及通識課程,供學生依學習興趣自由選擇。本部並透過獎勵大學校院教學卓越計畫,鼓勵大學透過學校課程改革、師資轉化、實習輔導安排等,以學生為主體強化學習內容與實務之關聯;復依本部102年12月發布的人才培育白皮書,推動支持學習主動權的終身學習與數位學習體制之策略,透過數位學習或其他多元學習模式,將學習方式、時間、地點交回學生手上,增進學習興趣,強化自主學習動機,此外,本部104年3月發布的「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其中一項執行策略「學校典範重塑」,也規劃試辦大專校院試辦創新轉型計畫,除了鼓勵學校因應少子女化積極構思可行作為外,更提供教育實驗的機會,希望學校針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觀察與反思問題所在,提出創新方案。

那麼不知道教育部打算什麼時候才會邀集大學及相關單位與會,來研議評估納入遠距推廣教育學分作為同等學力報考資格的可行性?

而這場會議不知道是否可以公開在網路上進行直播,讓所有關心這議題的網友們可以透過網路,了解各專家學者們的意見?

如果網友們屆時在網路上所發表的意見能同步反應到會議中讓各專家學者們能進行回應的話就更好了。

感謝 @MOE 的詳細回答,很高興看到教育部和大專院校一起朝典範重塑的方向努力。若有線上公聽會、討論會的相關規劃,也請不吝回應 @ifulita 的問題,好讓線上關心教育的社群知道。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