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場焦點座談整理:如何解讀預算和法案、數位落差、推動全民觀念改變

==== 預算 ====

Q 如何解讀預算的資料,基本的說明,法案怎麼過的,一讀二讀進行過程,白話版,轉譯平台,讓更多人看得懂

Q 除了預算的增加減少,不是表面上的變多變少,其實更重要的是細節,預算的惡魔是細則,會莫名其妙多一些名稱,比方說工程案上一年是某一個工程,到了下一年多一個工程,名字對不起來,或是為什麼多了一個,到底在幹嘛?

Q 審預算的時候會提供很多說明資料,這些說明資料應該要跟預算放在一起

Q 人事費的變動,沒有解釋,就變成即使是好的,反而照成民眾誤會,也無法跟民眾溝通

Q 讓民眾理解預算的細節,培力民眾對這些細節的識讀

Q 空白支票:國土計畫法,空白授權,到了地方做了什麼,又不知道
要去查資料,就要自己到不同的地方政府或是議會自己再去查

Q 凍結預算,看不到,何時要解凍也不知道!!! 只有在大會的逐字稿,都是紙本,沒有格式化的資料

解凍也不知道(無法追蹤各種狀態)

Q 政策核銷

===== 數位落差 ====

Q 一般年紀大的民眾不太會用 APP

Q 客觀理解到那些資訊,不一定要被轉譯

Q 比方說口罩地圖,好像很厲害,但是附近的阿桑還是不會用,都是去排隊

Q 利用他們常用的平台,也會 touch 到這些資訊

Q 國會的狀態是什麼、接下來要開什麼會,在新聞中置入

Q 例如台南市議會,門口就有大電視牆,也會在第四台會有跑馬燈

Q 國會頻道應該要有今天會有什麼事

Q 降低世代之間的落差

Q 針對成人、老人家教學課程(包括參與線上會議基本要關麥克風什麼的)

Q 手機、網路也是參與成本

==== 開放國會、民眾的觀念也要改變 ====

Q 邀請軍公教,觀念先從這邊打開
Q 也要從教育民眾的觀念開始
Q 尤其是邀請比較封閉保守的那一群也要多邀請